第131期 PIE 立坊電子報:遨遊書海—走在夢想的道路上:從流浪開始的自我尋覓之旅
管院電子報連結 https://www.cm.yuntech.edu.tw/newsletter/new?id=820
作者簡介及內容概述
本書作者為謝哲青,他長年致力於推廣閱讀及藝術文化活動,曾擔任多項大型藝術文物展覽之策展顧問,現為大愛電視台《青春愛讀書》節目主持人。集主持人、旅行者、作家與策展人等多重身分於一身的他,以博學與豐富人生閱歷深受觀眾喜愛。本書於2015年獲選為高中職百大閱讀書籍之一。
過去大眾對謝哲青的印象,多為風趣健談、學識淵博的旅行家。透過本書,我們看見他在流浪旅途中逐漸沉澱自我,深刻思索人生與世界的軌跡。他在書中寫道:「我無法教你如何旅行,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生哲學;但我很想與你分享,在我旅行的過程中,那些世界教我的事。」在他眼中,旅行的真正意義不在於逃避現實或尋找解方,而是在歷經山海與人事的過程中,慢慢構築自己的模樣。
在書中,謝哲青坦言自己曾經長時間陷入對未來方向的迷惘,不斷經歷選擇與試探。他嘗試過各種事物,也曾犯下錯誤,但每一次經歷與決定,最終都成為推動他走向理想人生的重要養分。
推薦原因及反思
書中提及,現代人對旅行往往抱有過度理想化的期待,誤以為旅行能迅速解開人生的難題,卻忽略我們最終仍需回歸日常、面對現實的課題。旅行中真正留下痕跡的,往往不是風景名勝,而是那些看似平凡卻蘊藏力量的瑣碎細節。
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經常盲從於社會價值的主流期待,將「成功」等同於升學、成就與社會地位,卻鮮少有人提醒我們: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。本書透過旅行的視角,引領讀者反思何謂自我認同。謝哲青所描繪的夢想之路,不僅止於對社會議題的反思,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。他在行走中認識自己,並一步步發現那條唯有他自己才能完成的道路。
閱讀本書,如同與過去的謝哲青同行,在與家庭期待、社會框架的掙扎之中,學會從失望中成長,從探索中蛻變,最終塑造出獨一無二的自我。
從閱讀出發
「走在夢想的道路上」不僅是書名,更是一種對當代青少年的期許。我們或許尚未清楚最終會成為什麼模樣,但若能不斷釐清「自己不想成為什麼」,就能一步步掙脫外在的標籤與束縛,朝著內心的方向前進。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在閱讀旅程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,無畏地追尋夢想。